。1)群體的定義。群體是組織管理中的基本單元,是由兩個或更多成員經常性地一起工作,形成穩(wěn)定的關系模式,以實現(xiàn)共同目標。在群體中,成員之間通過互動,相互依存,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完成群體目標。在群體互動中,提高創(chuàng)造性,增強承諾感,做出風險判斷,改進決策質量,更重要的是獲取“總和大于個體相加”的協(xié)同效應,從而形成競爭優(yōu)勢和持續(xù)的群體績效。一般來說,群體有四個特征:成員間的“社會互動”和相互影響、“穩(wěn)定結構”和功能、成員“共享目標”、“成員資格”的認同。
。2)“社會促進效應”。群體互動的效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條件的制約,諸如群體的規(guī)模、群體規(guī)范、群體壓力、群體決策方式、群體內聚力,以及溝通、沖突和人際關系等。群體互動的主導效應是“社會促進效應”即群體成員在他人在場時受到鼓舞,改進和增強績效的傾向。研究表明,這種社會促進效應來自幾種因素:一是群體情景下的情緒喚起,增強了努力程度;二是由于人們在群體中對于他人的評價更為敏感,因而更加專注于提高績效。
(3)“社會閑散效應”。當群體規(guī)范和內聚力失調時,會出現(xiàn)“社會閑散效應”,多個人在一起工作還不如一個人工作時多產。在實驗中,讓一批人一起盡量拉一根繩子,先由一個人拉,然后群體拉。結果發(fā)現(xiàn),總體來看,隨著人數(shù)的增加,拉繩的效能逐漸下降。這表明,人們在群體作業(yè)時,沒有像單獨工作時那樣投入。從研究結果來看,主要原因一是在群體情景下各人的努力與貢獻不如單獨工作時明顯,二是人們在群體中寧愿其他人承擔更多任務。管理心理學為此開展了許多新的研究,試圖盡可能減少“社會閑散效應”,增強群體績效,例如,提高任務的重要性、實行責任承包制、強化對群體貢獻的獎勵力度,開展群體培訓等。
(4)群體效能。群體績效受到許多動態(tài)因素的影響,包括群體的任務特征、目標結構、獎勵方式、資源狀況、技術類型、規(guī)模大小以及群體多樣性等。群體任務的結構和對于技術和協(xié)作的要求,對群體績效影響很大。任務結構化程度高的群體,需要較少協(xié)作和協(xié)調,而任務結構化低的群體,要求有更多的協(xié)調共事和綜合能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