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關 > 正文

構筑建筑工程抗震設防新模式

2010-09-26 18:05  來源于網絡  【  【打印】【我要糾錯】

  近50年來,我國每年由地震、地質、旱澇、海洋、疫病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自然災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我國城市建筑抗震設防的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地震中有50多萬間房屋倒塌,成為災區(qū)傷亡的最主要原因,從而引發(fā)了社會對工程抗震性能前所未有的關注。城市化進程的發(fā)展,更加要求我們在新時期要做好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工作。

  1 加強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管理是防震減災事業(yè)發(fā)展的新要求

  1.1 我國的地震背景

  中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fā)育。具體說,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qū)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qū)是: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qū),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區(qū),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華北地區(qū),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臺灣省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qū)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qū)處于相關的地震帶上。21世紀以來,中國共發(fā)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于地震的人數(shù)達55萬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數(shù)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ㄗ灾螀^(qū)、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qū)14個省份,造成27萬余人喪生,占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shù)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房屋倒塌達700萬間。

  1.2 地震災害情況及成因解析

  1900到2008年間,我國大陸地區(qū)已經發(fā)生7.0級~7.9級地震70次,8.0級及以上地震7次,這些地震造成的災害涉及28個省份,死亡69萬人,傷殘81萬人,受災達數(shù)億人次。

  我國生命線工程及設施抗震能力較差,建筑物抗震設防水平偏低,特別是量大面廣的農村民房抗震能力低下,在一些偏遠鄉(xiāng)村就毫無房屋設防的意識;居眾抗震防災意識淡薄、部分干部群眾僥幸心理嚴重、工程抗震知識匱乏;工程抗震管理及專業(yè)技術人員的素質亟待提高,工程抗震管理仍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建筑投資主體逐步多元化,諸多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的工程建設已由外資、民營企業(yè),甚至個人投資興建,如商場、學校、娛樂設施、運動場館、學校、商品房等,部分建筑投資者、所有者、使用者分離,房屋建筑的所有權流轉頻繁。如果放松了這些工程的抗震設防管理,很可能會留下諸多安全隱患。

  2 構建防御破壞性地震的“軟硬性”基礎平臺

  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防震減災工作在促進社會進步,保障經濟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的地震臺網已實現(xiàn)了由單臺觀測到臺網觀測、模擬觀測到數(shù)字觀測的轉變,形成了多學科、多測項的地震觀測臺網。全國4.0級以上地震均可有效監(jiān)測,東部重要省會城市及其附近的監(jiān)測能力達到1.5級~2.0級,首都圈地區(qū)的監(jiān)測能力達到1.0級~1.5級。我國已經建成的“中國數(shù)字地震觀測網絡”工程,全面提高了我國地震監(jiān)測預報、震災預防和緊急救援的能力。應當從科學技術水平和國家經濟實力出發(fā),突出我國對構建防御破壞性地震的基礎平臺,以進行科學、合理防御。

延伸閱讀:抗震 建筑工程 構筑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