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6 08:27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學員問題】淺談高層建筑的人防地下室給排水設計?
【解答】1、問題的提出
在高層建筑的給排水設計中,上部建筑的給水、排水、消防、噴淋管道絕大多數大于75mm,而且這條規(guī)范又是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在工作中如何執(zhí)行此條文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在人民防空地下室的設計中,防空地下室內部的給排水管道設計往往較易處理,難在人防地下室與上部高層建筑的管道要在滿足人防規(guī)范的前提下進行聯系。在《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guī)范》的第3.1.6條規(guī)定:“與防空地下室無關的管道,不宜穿過人防的圍護結構。當因條件限制需要穿過其頂板時,只允許給水、采暖、空調冷媒管道穿過,且其公稱直徑不得大于75mm.凡進人防空地下室的管道及其穿過的人防圍護結構,均應采取防護密閉措施[1-2].”
2、給水
高層建筑地下室生活水池一般采用不銹鋼生活水池,當其布置在人防工程防護區(qū)內時,戰(zhàn)時可用作生活飲用儲水池。平時生活給水管道通過集中管道井與上部建筑用水點相連,集中管道井布置在人防防護區(qū)外,因此,給水系統(tǒng)管道一般均在側壁穿過人防圍護結構,只需在人防圍護結構內側安裝防爆波閥門即可。
3、排水
高層建筑的上部排水的管道均與人防地下室無關,為避免排水管道穿過人防頂板,高層建筑應考慮管道轉換層,上部建筑的排水管道在管道轉換層集中后分兩三個集中的出口排出,集中管道井的布置,給排水專業(yè)在建筑方案設計時就應參與。集中管道井宜布置在靠外墻或布置在人防地下室的防護區(qū)外,當不能布置在人防地下室的防護區(qū)外時,可采取做管溝或地下室頂板降板的方式處理。
當上部為功能較簡單的辦公建筑等,衛(wèi)生設施相對集中,管道相對較小,在底層無衛(wèi)生用水設施時,可采取地溝的形式,排水管道在地溝中敷設,管道穿梁時預埋鋼套管,地溝寬度一般為500mm,深度一般等于地下室頂板的梁高。管道在地溝中敷設完成后,地溝中回填細沙密實,其上再做建筑墊層。
當上部為功能較復雜的賓館、商住樓建筑等,特別是底層為小開間商店的商住樓,建設單位往往要求帶有衛(wèi)生設施,這種情況下,上部集中排水管道相對較多,底層衛(wèi)生設施比較分散,可采取地下室頂板降板的方式處理。降板的深度一般為600mm左右,底層衛(wèi)生設施和上部集中的排出管道均布置在600mm以內。女口果再深,將增加地下室的土建造價。當底層衛(wèi)生設施排出橫管放坡仍不夠時,可考慮部分衛(wèi)生間再墊高。
4、消防
人防工程在乎時大多作為汽車庫或自行車庫,并且都設置了室內消火栓系統(tǒng)及自動噴淋滅火系統(tǒng),而這些管道在戰(zhàn)時又都為人防工程消防時需要使用的。根據《人民防空工程設計放火規(guī)定》第7.3.1條規(guī)定:建筑面積大于300㎡的人防工程應設置室內消火栓;第7.3.2條規(guī)定,建筑面積大于1000㎡的人防工程應設置自動噴淋滅火系統(tǒng)[3].按此要求,平時設計的消防管道在戰(zhàn)時是需要的,是與人防“有關的管道”,是可以穿過人防圍護結構的,但應采取防護密閉措施。
當高層建筑地下室不為人防地下室時,以往的消火栓立管DN100或DN150管直通上下,上部的管道穿過地下室頂板在地下室形成環(huán)網。
當高層建筑地下室不為人防地下室時,設計人員往往為滿足強制性規(guī)范而將直通上下的消火栓立管改為2—3根DN65管穿過人防頂板,筆者認為此種做法有牽強附會之嫌。然而,人防地下室與上部建筑的消防系統(tǒng)平時是一個整體,它們之間的聯系又是必須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將人防地下室的消火栓系統(tǒng)獨立設置成一個分區(qū)的系統(tǒng)是解決問題,滿足規(guī)范條文的很好途徑之一。布置的系統(tǒng)示意圖見圖2.此種布置形式沒有消防立管穿過人防防護區(qū)的頂板,2根消防泵出水管穿過人防圍護結構的側壁與上部建筑的消火栓系統(tǒng)相連。戰(zhàn)時因為這種布置形式穿過人防防護區(qū)的點少,所以方便臨戰(zhàn)轉換。
自動噴淋滅火系統(tǒng)管道一般設計在集中管道井中,集中管道井布置在人防防護區(qū)外,因此,自動噴淋滅火系統(tǒng)管道同給水管道一樣均在側壁穿過人防圍護結構,只需在人防圍護結構內側安裝防爆波閥門即可。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