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標準規(guī)范 > 正文

土方填筑施工技術與規(guī)范

2008-05-26 15:02    【  【打印】【我要糾錯】

 。ㄒ唬┩恋烫钪|量控制的早期成就和施工規(guī)范

  1.先秦堤防規(guī)模和夯筑要求

  西周時期堤防已有相當規(guī)模。據《國語?周語上》記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边@是召公勸導周厲王不要壓制百姓對政治的議論時所說的一段話,大約出自公元前844年左右。從“川壅而潰,傷人必多”的說法來看,當年不僅堤防修筑已較普遍,而且也有相當的高度。春秋時淄水流經齊國都城東門外,為防洪水,當年東門堤有相當的高度,施工中須要動用牛馬向上運輸土料。到了西漢,在今河南?h黃河的一些堤段,堤高達16米以上。這樣高的土堤,又是用來擋水的,因此一定要有較高的填筑質量才行。

  高大堤防斷面也必然龐大。為保證土堤的自身穩(wěn)定,要選擇較緩的邊坡。據《周禮?考工記》記載,戰(zhàn)國年間的土堤邊坡一般規(guī)定是:“凡為防,廣與崇方。其閷分去一。大防外閷于這段文字有不同的理解。筆者從水利技術的角度理解是:”若將‘廣’解釋為堤頂寬,‘叁分去一’解釋為堤兩面坡度的總合(即每邊的邊坡都分別是1:1.5,也就是橫1.5,縱1),這樣就比較合理了!岸叽蟮牡谭,兩面邊坡還要更緩一些。據此,像西漢黃河的一些堤段,大堤底寬將近80米。這種大型水工建筑物,其修筑技術和施工組織都會比較細致,以便保證質量。

  《管子?度地》記錄了戰(zhàn)國時代土工施工的技術規(guī)定,主要有土壤含水量的掌握和施工工具的配置。

  土工施工的合理季節(jié)在春季。技術原理是:“春三月,天地干燥……利以作土功之事,土乃益剛!蓖寥篮窟m宜,容易搗實,有利于提高土堤密實度和容重。而夏季多雨。秋季土壤含水量大,“濡濕日生,土弱難成……土工之事亦不立”,而冬季土壤結凍,起土困難,又不易搗實,“土剛不立”,難以保證施工質量。

  直接決定施工質量的還有土體的夯筑程度!豆茏?度地》中記錄了當時水利工程常用的工具有:“籠、鍤、版、筑”和土車。土車利于遠距離運送土料;\(土筐)、鍤(锨)是挖土和挑土的器具。而版即今筑墻的模板。筑則是夯杵,搗實土體的工具。筑堤土壤必須分層搗實才能達到較大的容重,也才能保證一定的密度,以提高土堤抗御洪水時自身的穩(wěn)定和擋水的能力?脊虐l(fā)現早在商代修筑宮殿的臺基,就曾使用夯筑,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宮殿臺基保留有清晰的夯印。夯印呈半球狀,直徑3~5厘米。在此遺址中還同時出土了羊頭形石杵一件。杵體呈圓柱形,上部稍細,下端磨成半球形。

  夾板分立土體兩側,并由兩旁立柱加以固定。夾板中間填土,用夯杵搗實。一般每板長2~3米,高20~30厘米。每板搗實后,上面再加一板,并繼續(xù)填土和搗實。土體筑成,再拆除模板。直到唐代黃河河工上還曾使用過板筑修筑擋水土堤。

  2.土工施工規(guī)范

  殘存的秦代法律條文中就有對于施工質量不符合規(guī)定的處罰條例,例如,工人對所修筑的墻體要擔保一年,不滿一年而墻體出現損壞,主持施工的官員有罪,承擔修墻的工人要將墻重新修好,其重修時間不得計入應服勞役的時間內。修筑城墻也如是。為保證冬季的施工質量,秦代法律規(guī)定,冬季三天的勞動定額相當于夏季兩天的勞動定額。

  至宋代,施工技術和相應規(guī)范都較為細密。例如熙寧八年(1075)至元豐元年(1078)曾由內侍宋用臣主持重建開封城,城周長50里165步,高四丈,頂寬五丈九尺,預計用工579萬有奇。后來,由于“創(chuàng)機輪以發(fā)土”,節(jié)省了勞動量30﹪。此處發(fā)土或作致土解,即土料的運輸。機輪可能類似今天的皮帶機之類。宋代筑城及筑宮室的規(guī)范備載于《營造法式》,存于今者有土料開掘、搬運、打筑、穿鑿的記工標準。

  在宋代,河防土工施工也曾有過專門的規(guī)范,惜已亡佚,現存于《河防通議》程功部分所開列的“修筑開掘等工”“開掘修砌石岸”“打筑臺身”“開掘柱窩”“行墻檻子”“開挑塞河”“打筑堤道”等,大約反映出土工規(guī)范中的部分內容。

 。ǘ﹪绦拗募夹g特點

  太湖地區(qū)的圍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垸田和珠江、韓江三角洲的基圍都是著名的水利區(qū)和高產農業(yè)區(qū)。這些地區(qū)農田近水,取水較容易而內外水位落差不大,相對于大江大河堤防來說,圍堤形制較小,修筑有其特點。

  1.圍岸斷面設計

  明代萬歷年間常熟知縣耿桔總結了太湖地區(qū)圍岸修筑技術。他首先指出,常熟濱臨江海,位居蘇州、常州諸府下游,因此圍區(qū)水利以治澇為主,故曰:“有田無岸與無田同;岸不高厚與無岸同;岸高厚而無子岸與不高厚同!睒O言修堤之重要。

  當年將本地圍岸按其難易分作三等;一等是從水中筑堤,因此需要木樁、竹笆作堤兩邊之夾板,方可成功。在困難的地段,堤外坡尚需砌石護岸;二等是平地筑堤;三等是有舊岸作為依托,僅止擴展高厚。其中一等難修之堤,需要官府量為貼補經費。二等和三等則專用民間集資的水利款。

  本區(qū)圍岸斷面,“廣詢父老,詳稽水勢,能比往年大潦之水高出一尺,則永無患矣”。常熟一般堤高均作一丈。高地則堤略矮,低地則堤稍高,“惟田有高卑而岸能平齊”。其橫向規(guī)格分作兩等,臨水面為正堤,背水面為子堤。正堤頂寬六尺,底寬一丈,高一丈;子堤底寬一丈,頂寬八尺,高八尺。施工時,正堤與子堤同時進行。子堤作用有二:一來可作正堤支撐;二來子堤增大堤防斷面,延長滲徑,減輕滲水和管涌等流弊。正堤兼作交通道路。子堤不作他用,平時其上可以種植作物。以種蘭(俗名靛青)為好,蘭根要培土,久之于堤有利。如土壤不宜種蘭,改種麻、豆、蔬菜也可。

  2.夯筑要求和取土法

  圍堤的鞏固首要在于基礎:“下腳不實則上身不堅,務要十倍工夫。”堤身則要逐層填土夯筑。常熟堤高一般為一丈。下面五尺分作十次進行。每次上土夯實后得五寸;上面五尺因承受水壓較小,分作五次加土可也。每做一層,均要“杵搗其面,棍鞭其旁,必錐之不入,然后為實筑也”。

  圍區(qū)尤其是低鄉(xiāng)水區(qū),“不患無堅筑之人,而患無可用之土”,因此,規(guī)劃取土場地至為重要。最好的取土是和開挖圍內灌排水道相結合,或者在附近排水河道的淤淺地段“斬壩戽水”取土。再不然,則需開挖無人告墾的老板荒田。只有葦蕩之利的淺水區(qū)則“申免其稅,聽民采土筑岸”。但是,切忌在圍岸旁邊開溝取土。“就岸取土,岸高溝深,內外水浸,岸旋為土,法之所深忌也”。

  常熟各色土壤中有三類最不適于做堤,即烏山土、灰羅土和豎門土。烏山土干燥時堅硬,難以壓實,但土質肥沃,莊稼繁茂;伊_土常分布于烏山土之下一二尺,“握之不成團,浸之則漫患”,據調查,含炭成分高達10﹪~15﹪,容重低,極易透水。豎門土除有烏山土特點外,土壤結構呈棱柱狀,干燥時多縱向裂縫,易漏水。如不得已用此土筑堤,必須從岸腳挖溝深三尺,其中填以河泥或其他地方運來的土壤,再用本地土壤筑堤方可,施工難度大。因此,“此等具屬一等難工,宜佐以官帑”。

 。ㄈ┙哟蟮烫钪夹g

  戰(zhàn)國以降,堤防成為防洪最重要的技術手段。用土堤以御漲水,必須要維持堤防自身的穩(wěn)定和良好的水力條件。明清年間黃河臨河大堤邊坡收分規(guī)定為“外坦里陡,四二收分”,如大堤高一丈,頂寬三丈,其底則應寬九丈,黃河下游千里長堤,堤身全憑土筑,土方量巨大,勢必有一套科學的施工技術。

  1.堤防基礎清理

  清代乾隆年間黃河修防技術總結性著作《修防瑣志》中對于堤防基礎清理十分重視!皠(chuàng)筑堤工,每有蟄陷之病,皆由堤底虛松。應于筑堤之始,先將本地土上樹木草根盡行刨除,行硪二三遍,是平地之病根已除,堤根無虛松之弊,他日可免蟄陷,亦無堤底滲漏之患。然后方鋪底土……”

  元代至大初江浙行省圍田堤岸統一按都水庸田司的五等圍岸體式修筑,其中最高的堤防為七尺五寸,明萬歷年間耿桔將常熟堤岸定為一丈,可見下游泄水已不如元時通暢,水位較高。

  長江堤防修筑,亦重地基清理?涤耗觊g湖北荊江筑堤時須先察土宜,原因是:“一遇缺口,必掘浮沙,見根土乃筑堤基。其所加換者,必用黃白壤!

  2.土料運輸及加工處理

  堤防要防滲、耐沖,因此對筑堤土料有特別要求。含沙量大的易滲漏。含水量太大或太小也將影響夯實程度,戰(zhàn)國時期對此已有初步認識。明代河臣劉天和將堤防用土簡要概括為:“凡創(chuàng)筑堤,必擇堅實好土,毋用浮雜沙泥,必干濕得宜。燥則每層須用水灑潤”,清代對土料的認識又進了一步:

  第一,土料性狀。黃河筑堤的土料大多取自河灘,一來不妨礙堤內農田耕作,二來可以減少灘地的淤高。但灘地的土壤性質又有不同,從筑堤角度說,在諸種土質中,“總以老土為佳”。老土業(yè)經多年淤積、風化和多種土壤摻和,黏度、細度和級配都比較優(yōu)越,“夯硪如法,無不保錐”。但老土相對較少,一般多在堤防完成后“務尋老土,遠覓膠泥,蓋頂蓋邊,栽種草根,以御雨淋沖汕,以防風揚之虞”。

  黃河河灘率多沙土,沙土多是秋天洪水陡落之后的灘地淤積,力學性質最差,“筑堤最忌流沙。及夏冬二季,流沙遇風即飛揚,遇雨則坍淋”,只能用于堤身內層。其夯實技巧在于,“貴在潑水,趁潤夯杵,庶能凝結為一”。沙土一般有三種顏色,其中黃的性質較好,青白二色最松散。因此必須在堤防筑成之后,尋覓老土蓋頂一層。

  膠土力學特性也不甚好,“濕則硪力難施,干則不能合一”。膠土多系伏汛之后的灘地淤積,比較好的填筑辦法是:將新到之土,令锨夫將大塊膠泥劈碎,使之如雞蛋大小,再令水夫澆水灌溉,待將土料泡透,然后再將其曝曬,并用尖嘴石夯帶水杵打,效果甚佳。不過膠土遇干則裂。因此,也要和沙土一樣,在堤頂用老土苫蓋一層。

  兩合土:將相反性質的沙土和膠土摻合,俗稱兩合土,“此兩合土筑成之堤最為堅牢。若遇無水之地(即使不另外加水),惟有一尺一坯,多加夯硪亦可”。當然,如能挖井取水噴灑,“水土合一,更加堅固,即經水浸,不致潰卸”。

  第二,河灘取土場地布置。取土必須遠離堤腳15丈以外,以免順堤成河和縮短堤基滲水途徑。

  取土時按工程所需土料,在料場劃分土塘,土塘之間留有馬路。大約十夫之塘,馬路留寬一丈,以便挑夫往來。土塘分布如格子形,塘間要多留橫界。日后黃水漲發(fā),一淤便平。若起土成河形,恐大溜一歸,汕刷成險工。所以說:“(堤)內面成河形則引盜入室;外面成河形則開門放賊也,切宜慎之!

  土塘劃分之后,取土要先遠后近。多留縱橫走路,以防陰雨。

  第三,土料運輸!翱:又讨t速,一視運土之遲速而已”,主要是由于土方工程量大。當大力挑擔不及供給時,最初多用驢馱。但牲口草料準備,飼養(yǎng)人工等相當繁瑣,并不合算。最便捷的運輸工具是獨輪車。這是由于,雙輪車運載能力雖強,但料場高低不平,道路又不宜太寬,不便運轉。而獨輪車一人操作,靈活便捷,比人的載重量也大,直到今天在水利施工場地仍然常見。

  3.堤身夯筑規(guī)范

  “筑堤如何使其堅?全在行硪得法耳”,概括了土堤夯筑的重要作用。

  第一,夯筑器具:明代堤防夯實主要用杵和夯,單人、雙人或四人同時操作。筑堤“必用新制石夯。每土一層,用夯密筑一遍。次石杵,次鐵尖杵,各筑一遍,復用夯筑平”。到了清代,夯筑工具中既有杵、夯,更主要的是硪。早期的硪多用石料鑿成,嘉慶道光以來又有鐵鑄的。硪有多種形制,據道光年間成書的《河工器具圖說》記載,硪分兩大類:云硪,(主要用于打樁,由于高高拋起空中而得名),和地硪(用于土工夯筑)。地硪之中又有墩子硪、束腰硪(主要用于平地);燈臺硪和片子硪(主要用于兩面堤坡)。地硪一般重約60斤到100斤,直徑一尺一寸到一尺二寸,厚五寸,四周系有8至10條麻繩,由8至10人同時操作,夯打料土,提高了夯筑工效和質量。取土時按工程所需土料,在料場劃分土塘,土塘之間留有馬路。大約十夫之塘,馬路留寬一丈,以便挑夫往來。土塘分布如格子形,塘間要多留橫界。日后黃水漲發(fā),一淤便平。若起土成河形,恐大溜一歸,汕刷成險工。所以說:“(堤)內面成河形則引盜入室;外面成河形則開門放賊也,切宜慎之!

  土塘劃分之后,取土要先遠后近。多留縱橫走路,以防陰雨。

  第三,土料運輸!翱:又讨t速,一視運土之遲速而已”,主要是由于土方工程量大。當大力挑擔不及供給時,最初多用驢馱。但牲口草料準備,飼養(yǎng)人工等相當繁瑣,并不合算。最便捷的運輸工具是獨輪車。這是由于,雙輪車運載能力雖強,但料場高低不平,道路又不宜太寬,不便運轉。而獨輪車一人操作,靈活便捷,比人的載重量也大,直到今天在水利施工場地仍然常見。

  4.質量檢驗

  土方工程夯筑堅實與否,古代主要依靠簽試檢驗。簽試用鐵錐,長二尺至三尺六寸,用木槌打入新筑土方內,再緩緩拔出,于錐孔中灌水。視錐孔中水滲入速度,可知夯實程度。

  第一,簽試評價:若一灌即瀉,名曰漏錐;半存半瀉,名曰滲口;存而不瀉,名曰飽錐。簽試可以“每加筑三尺即簽試一回”,關鍵堤段,“必須層坯層簽”,即每夯實一層,簽試一遍。

  第二,防止作弊:簽手包庇堤工作弊有多種手段。例如,入錐時將鐵簽傾斜(尤其是簽試堤坡);起錐時用力四面搖晃,使錐孔四壁壓實光滑;掌內藏一圓形土塊,起錐時偷偷放入;在灌水的水壺內摻入鲇魚涎或榆樹皮汁等,都將妨礙簽試的準確。

延伸閱讀:土方 填筑 施工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